秋冬瞎目进补 反而会误伤身体
2011-12-16 11:20:32营养饮食
中医认为,"虚者补之"。适当进补对人体或脏器在受到损伤或发生病变的情况下,具有某种程度的代偿和增益作用。
但是在生活中,很多人把"进补"当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保健方法.不分春夏秋冬:工作繁忙了要进补,季节变化要进补,过度劳累了要进补……完全忽略了"补"是中医用来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、治疗各种虚证疾病的方法。
专家指出,如果我们不能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补,往往会因进补不当反而误伤了自己的身体。
以药代食:别忘了食物是最好的医药
俗话说,药补不如食补。因此,重药物、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做法。殊不知曰常生活中的许多食物也是好的滋补品.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: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,顺气宽胸,止咳化痰;多吃山药能补脾胃。就连我们曰常所食用的芝麻、胡桃、花生、红枣、扁豆.藕等,其实也是进补的佳品。
进补单一:“偏补”对健康也不利
生活中大多数人总是喜欢按着自己的口味,专服某一种补品。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。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,亦有一定的副作用,长此以往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,从而会发展成"偏食""嗜食",这对健康是十分不利的。尤其是老年人,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,需要全面系统地加以调理,而且不同的季节,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。如牛羊狗肉、辛辣食物、酒等,都是偏温热的,会导致体内毒火盛,口干、口渴、嗓子疼,严重的还会引发结肠炎。因此,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重“进”轻“出”:排除毒素才会一身轻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不少家庭天天大鱼大肉的,这些荤腥油腻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,需及时排出。生活中有些人排便无规律.进而会导致便秘,这使得毒素无法正常排出体外。因此养生专家提出了关注"负营养"的保健新观念,即重视人体当中废物的排出,减少"肠毒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