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痛、腹胀要小心 有可能肠阻塞引起
人体的肠道正常情况下就像一条畅通无阻的水管,但若是今天这条水管打结、或是折到等状况,就会使得管内的压力变大,产生一连串的反应,肠阻塞就是这样的概念,发生的时候会造成腹痛、腹胀、无法排气或排便的状况。很多人会以为肠阻塞只会发生在小孩子,然而事实上,肠阻塞是全年龄都有可能发生的疾病,但造成的原因不同,因此要特别留意!
肠阻塞的原因
最常见造成肠阻塞的两大疾病,一个是肠沾黏(Intestinal adhesions),另一个则是大肠癌。其中,肠沾黏通常好发于过往腹部或股盆腔有动过手术的病人,像是经过剖腹产的女性,就容易发生;而大肠癌的肠阻塞形式就比较接近慢性阻塞,病人通常会先发现大便的形状开始变细,比较少是直接堵塞。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,可以把肠阻塞的原因分成3个种类:
机械性因素:由于异物、外部压迫等原因造成肠道阻塞,也是大部分肠阻塞原因的类型。
神经性因素:像是帕金森氏症的患者,因为神经传导物质分泌的异常,造成肠道的蠕动降低,容易便秘,严重甚至会阻塞。
血管性因素:若肠胃道的血管发生栓塞等状况,使得肠胃道坏死,就会产生肠阻塞的症状。
肠阻塞的4大症状
肠阻塞典型的4大症状就是腹痛、腹胀、呕吐、停止排便排气。另外,由于大肠是身体吸收水分的主要肠道,因此若是发生肠阻塞,就有可能使得水分吸收能力下降,造成病患有脱水、口干等状况,若是发生肠道坏死,则有可能造成细菌感染,严重者甚至死亡。
肠阻塞就是便秘?
由于肠阻塞的症状初期不是非常特别,顶多就是腹胀、腹痛,让很多人会误以为是“便秘”或“消化不良”,然而肠阻塞跟便秘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会持续的疼痛,不会因为有排便而减轻,甚至有可能连排气都没有发生,这种时候就要怀疑可能是肠阻塞了;另外有一点很重要,肠阻塞算是急症,需要积极的介入治疗,不然若是压力持续累积,造成肠道坏死、细菌感染,就会有致命的危险。
照顾肠阻塞病人时,有哪些要注意的?
目前治疗肠阻塞的方式主要有两种,一种是保守治疗,另一种则是手术治疗。若是病人采用保守治疗的时候,就需要禁食、禁水,并且有的会放置鼻胃管做减压或抽吸,这时就要观察病人的精神状况与身体变化,若是发生发烧、畏寒等状况就要怀疑病情是否有变化,要尽快回报医护人员。另外,因为要禁水,若是病人感到口渴,可以用大棉棒沾水,涂抹在病人嘴巴周围,减轻干燥的不适。
如何预防肠阻塞?
规律运动、足够的水分补充,摄取是当的纤维素帮助肠胃道蠕动,都是可以帮助预防肠阻塞,但是有一点特别要注意,补充纤维质虽然有助排便,但是一些过于高纤不易消化的食物,例如竹笋、柿子等食物,易形成粪石而造成排便困难,增加肠阻塞发生率,特别是卧床老人家建议少吃。还有,有些卧床长辈因为行动不易,无法正常的运动,这时候藉由外部的腹部按摩,也对增加肠道蠕动可以有所帮助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