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脾消食,下气和中之――谷芽
2019-04-08 22:30:02急救知识

课本参考:
Lotusea中草药学 10.00页
分类:
消食药 — 不分类
功用:
消食和中,健脾开胃。消食健胃,回乳消胀
性味:
甘. 平。
归经:
脾. 胃
用法用量:
三钱至五钱,大剂可用一两至三两,煎服。
药名及炮制:
生谷芽(晒干用)炒谷芽(炒用)
应用:
用于消化不良、脘闷腹胀及脾胃虚弱、食欲减退等症谷芽具消食和胃之央其作用较麦芽、山楂、六曲等较为缓和,故能促进消化而不伤胃气。在脾胃虚弱、纳谷不香的情况下,每与补气健脾之品如党参、白 、山药等配伍同用。
科属:
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颖果,经发芽后,低温干燥而得。
药用部份:
植物的加工品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别名:
谷芽、稻芽、 米。
基源:
禾本科植物稻之干燥发芽颖果。
性味:
甘温无毒。
归经:
入脾、胃二经。
功效:
健脾消食,下气和中,滋养强壮,增进食欲。
主治:
食滞胀满,食欲不振,脾胃虚弱,久病胃气不复,脚气病。
用量:
0.5~2.0。
禁忌:
胃气虚极而不胜消导者勿用。
功效主治:
1.和中消食,谷芽味甘性温,入脾、胃二经。具宽 =消谷之功,故可用于食积不化等证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快童开胃,下气和中,消食化积。”
2.健脾开胃,谷芽味甘性温,能温煦脾阳,调理中气。故可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各种病证。《本草经疏》:“具生化之性,故为消食健脾,开胃和中之要药。”
3.热毒下痢 , 是指腹痛,里急后重,便下粘液夹杂赤白脓血为特征。《病因脉治・痢疾论》:“痢疾之症,便下脓血,或赤或白或黄,或三色杂下,里急后重,欲便不得便,既便又复登而厕,逼迫恼人。”多发于夏秋季,暑热熏蒸,感受时气疫毒,入胃肠与血气相搏,则化为脓血而下痢。谷芽为健脾开胃、和中之要药,并具下气宽中之功,用后脾强气下,邪热自除。《本草经疏》:“脾胃和,中自温,气自下,热自除也。”《中草药手册》:“治脾虚,心胃痛,胀满,热毒下痢。”
4.津伤烦渴 , 因大病、久病之后,或阴虚火旺,虚火煎灼,或脾虚不能转输津液,均致津少而口渴。症见日中干燥,喜饮水浆,饮不止渴等。谷芽味甘,可生津除烦,健脾调中,行气而除热。《中草药手册》:“治烦渴,消瘦。”
5.鉴别应用,谷芽平甘,功效和大麦芽相同,尤善消化谷食和滞。但消食之力较麦芽和缓,每每同麦芽相须为用,治食积胀满之症。
(一)鉴别应用
谷芽平甘,功效和大麦芽相同,尤善消化谷食和滞。但消食之力较麦芽和缓,每每同麦芽相须为用,治食积胀满之症。
(二)配伍应用
配鸡内金,鸡内金生发胃气,健脾消食;
二药合用,启脾之力倍增,以生发胃气,舒肝调气,开胃口,增食欲。
配陈皮,陈皮健脾消食,二药合用有健脾胃,消食积的功效,可用于食欲不振,胸脘痞满等症。
配白术,白术健脾益气,合用则健脾和胃兼能消食,有消补兼用之意,可用于脾虚食滞,消化不良。
配枳壳,二药都能消食化滞,而谷芽开胃,枳壳散结,相配消食开胃的功效较好,可用于气滞食郁的脘腹痞滞之症。
配槟榔,槟榔炒用破气消积,相配能消积滞,除腹胀,可用于食积,小儿疳积或痞满腹胀等。
配木香,木香行气止痛,二药合用能和中快脾,行气消积,止痛。可用于食积腹痛。
(三)方剂制剂
温中平胃散(《医醇媵义》) :炮姜、木香、砂仁、陈皮、苍术、厚朴、枳壳、青皮、炒谷芽、炒神曲、陈香橼。本方用治胃胀,腹满胃脘痛,鼻闻焦臭,妨于食,大便难等症。
止消汤(《辨证录》) :石膏、人参、茯神、玄参、生地黄、知母、麦芽、谷芽、神曲。本方用治消渴,大渴欲饮,一饮数十碗,始觉胃中少快,否则胸中嘈杂,如虫上钻,易于饥饿,得食渴减,不食渴甚,属中消者。
健脾止泻汤(《麻疹集成》) :茯苓、芡实、建曲、查肉、扁豆、泽泻、谷芽、甘草。本方用治脾胃虚弱泄泻。
谷芽露(《中国医学大辞典) :谷芽(蒸露、代茶饮)。本方用于病后脾土不健者。
谷神丸《澹寮方》 :谷芽、砂仁、白术、甘草。本方用治脾胃不健,食少纳呆,腹胀,泄泻等。